一般而言。
质量为八倍太阳质量的恒星演化到了末期寿命终结之时,其核心位置的聚变反应会停止下来。
恰巧,如果其内核整体质量在三点二倍太阳质量之上,那么就会发生强度极其可怕的重力塌缩。
塌缩后,在陆续经历了简并态以及中子态,若恒星内核依旧无法抵抗这股来自于自身的庞大重力塌缩,那么就会在其质量中心处产生原生黑洞。
黑洞一经诞生,就会立即在视界范围内吞噬一切物质。
吞噬过程中,最外层的物质会被勐烈抛出,靠近视界的物质则被黑洞吸噬,呈螺旋形式向其坠落。
在此过程中物质会被加热,并释放大量红外射线以及电磁辐射,最终坠入到视界内被吞噬。
同样的,若质量没有达到以上标准,寿命已尽的衰老恒星则会在重力崩塌发生超新星爆炸后,塌缩形成一种介于白矮星和黑洞之间的星体——中子星。
所以中子星,是宇宙间除却黑洞以外密度最大的星体。
白矮星密度虽大,但还处在正常物质结构所能达到的最大密度范围之内。
可中子星压力却是如此之大,连电子都会被压缩进原子核,与质子中和成为中子,电子散逸,原子体积塌缩几千亿倍变得仅由中子组成。
而整个中子星就是由无数中子紧挨在一起形成的。
甚至可以说,中子星就是一颗巨大的原子核,中子星密度就是原子核密度。
在如此景况下,中子星内部最中心处的压强将强大到难以置信的程度,比之太阳的核心都要恐怖不知多少亿倍。
】
一般来说,构建常规物质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,皆是由三个夸克组成。
质子为(u,u,d),即由两个上夸克(u)和一个下夸克(d)组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