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矩在明朝的太监头子中算是难得的好人了,不仅万历皇帝宠信他,朝臣们对他也颇为敬重,一生羽翼忠良,做了不少好事,他死之后文武百官都去吊唁,自发穿孝服为他送葬的人多到堵塞道路,他知道自己的话很可能关系到郭致远的性命,犹豫了一下,小心翼翼地躬身答话道:“连圣上都看不透的人,老奴就更看不透了,不过那传说中的孙猴子再神通广大,终究是逃不脱佛祖的手掌心,最后只能皈依佛祖,成了斗战胜佛,也算是修成正果了……”
不得不说陈矩这番回答实在是太妙了,不仅撇清了自己的责任,还不着痕迹地拍了万历皇帝一记马屁,同时也顺手帮了郭致远一把,万历皇帝对陈矩的这记不着痕迹的马屁也很是受用,哈哈大笑道:“不错,郭致远再能折腾,终究逃不出朕的手掌心,他若能尽心为朕办事,朕自不会亏待他,他若果有不臣之心,朕要收拾他也易如反掌!……”
万历皇帝能够成为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,对于驭下之道还是颇有心得的,也非常自信,连号称大明第一首辅的张居正都被他算计得死死的,他早有动张居正之心,却一直隐而不发,直到把张居正的价值榨干了,才动手收拾张居正,郭致远再厉害也厉害不过张居正吧,想到这里万历皇帝最后的一点疑虑也彻底打消了,挥挥手道:“厂臣,你去宣朝臣们上殿吧,朕要在太和殿议事……”
现在很多人认为太和殿平时是用来上朝的,其实不是,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,如皇帝登基即位、皇帝大婚、册立皇后、命将出征等,实际使用次数很少,而上朝一般是在乾清门,称御门听政,万历皇帝很少上朝,但遇到比较紧急和重大的事情,他也会在乾清宫召见大臣,所以这会儿朝臣们都在乾清门候着呢,结果陈矩来传旨意却是让他们去太和殿议事,朝臣们都有些吃惊,预感到有大事要发生了!
不过大多数朝臣们也没多想,万历皇帝二十几年不上朝,他们要得见龙颜也不容易呢,自然不敢怠慢,赶紧屁颠屁颠地赶往太和殿了,朝臣们刚走不久,郭致远也结束了跨马游街来到了宫门外,不过他可没资格立刻去太和殿,今日能到太和殿参加朝议的都是正三品以上大员或者言官,他一个六品芝麻官是不够格参与朝议的,只能在宫门外候着,等着万历皇帝传召。
这种等待别人决定自己命运的滋味可不好受,宫门外不能随意走动,郭致远只能直直地站着,心里七上八下,他虽已经计划好了一切,但这朝堂之事千变万化,他没有做决定的权力,也只能尽人事,听天命了!
朝臣们到了太和殿,万历皇帝自然还没有来,朝臣们按排位站立开始小声地交头接耳,讨论着万历皇帝今日为何如此郑重其事地选择在太和殿议事,这时陈矩高喊一声:“万岁驾到!”,朝臣们赶紧匍匐在地,山呼万岁!
万历皇帝在龙椅上坐了,威严地扫视了下方跪倒一地的朝臣们一眼,才慢悠悠地道:“众爱卿平身!”,朝臣们谢恩后纷纷站了起来,万历皇帝继续道:“福建发生叛乱,漳州府通判郭致叛有功,朕心甚慰,有功当赏,朕已着礼部为郭致远论功行赏,不知可有结果……”
礼部尚书正要上前答话,钱梦皋对郭致远恨之入骨,自然看不得郭致远好,抢先站出来道:“启奏圣上,微臣觉得郭致叛一事颇有蹊跷,那郭致远不过一漳州府通判,麾下并无兵马,如何能在如此短时间剿灭两万叛军呢?朝廷当先查明此事再论功行赏不迟……”
万历皇帝皱了皱眉头,他都下旨为郭致远举办献俘仪式了,钱梦皋还在质疑郭致远的功劳是否属实,这不是质疑他这个皇帝的智商吗?不过钱梦皋是言官,是有风闻奏事的特权的,他也不好斥责,便转头对侍立一旁的陈矩道:“厂臣,福建叛乱一事,东厂可有奏报?……”
陈矩连忙道:“确有奏报,贼人赵秉鉴自称大宋后裔,聚集匪众两万余人,犯上作乱,因事发突然,福建各路衙门皆不及反应,叛军连下漳州府七座县城,幸得漳州府通判郭致远招募乡勇团练以抗之,并说动叛军头领原水师把总刘若思弃暗投明,临阵倒戈,大败叛军于水寨大山,又得浯屿钦依把总沈有容相助,追击叛军余部至东蕃,将叛军余部剿灭,生擒叛军首领赵秉鉴……”
钱梦皋一听心里就咯噔一下,他是言官,可以风闻奏事,却绝不敢置疑东厂的密报有假,东厂可是比锦衣卫更加恐怖的存在,置疑东厂那不是找死吗?而且万历皇帝既然让陈矩把郭致叛的经过说出来就是堵众人的嘴,说明自己的质疑让万历皇帝感到不悦了,钱梦皋暗暗后悔不该出这个头,连忙惶恐道:“圣上圣明,明察秋毫,是微臣孟浪了……”
万历皇帝虽然有些不悦,但他也需要钱梦皋这样的言官,就好比大户人家总喜欢在家里养狗一样,所以倒也没有斥责钱梦皋,摆摆手道:“退下吧!……”
站在最前方的沈一贯却突然站出来拿出一封奏折道:“启奏圣上,郭致叛属实,但其究竟是忠心为国,还是居心叵测,老臣觉得还有待商榷,老臣这里有福建巡抚徐学聚和分守漳南道右参政沈一中的联名密折,弹劾郭致远不遵上司号令,肆意妄为,勾结武将,拥兵自重,有不臣之心!……”
万历皇帝早已看过徐学聚和沈一中的联名密折,所以倒没觉得太惊愕,站在沈一贯旁边的沈鲤却不知道有这封密折存在,愣了一下,不过他相信郭致远绝不会做出大逆不道的举动,站出来质疑道:“老夫在内阁为何未看到有此奏折?徐学聚和沈一中弹劾郭致远有不臣之心,可有实据?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