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如总后首长所说🔥,柏毅这段时间的确是🐡🁙忙得有😗🁣🇧些脚不沾地,50式自动步枪的生产自不必说,需要他在技术上亲力亲为以便能够生产出合格的枪械;“积木式”机床方面偶尔也需要去看看,以免出什么纰漏。
如果时间充裕,还要将全自动枪械小组成员召集起来,对他们进行装备知识的培训,可以说,随着朝鲜战事爆发,柏毅也像陀螺一样高速运转起来,然而就在他开始酝酿新的研制计划时,总后首长的一道指令便🈖♺🍠将他从车间轰鸣🞡🕬的忙碌中,拉回到清净的书🏀🖻桌前。
“将你对苏联后勤的😰🅀🃝😰🅀🃝看法和总结,尽快拟一个报告,呈递东北局!”🔳🄩
电令的全文便是如此,简洁中🈥⛿☡带着急切与等待,柏毅知道,他与秦东民的“闲聊”终于起了效果,而他的心里也可以稍稍安定一些,毕竟无论自己的办法能起到多大作用,至少能让上级对后勤问题重视起来,就算是一个大大的成功。
毕竟在我军入朝作战期间,后🈥⛿☡勤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军进攻与防御的重要因素,以至于联合国军🙾🏾都从我军脆弱的后勤体系中,推导出我军进攻的节奏,那便是著名“星期攻势”:
即我军📜🛩进攻🇮部队的给养只能维持一个星期左右的进攻能力,超过这个时间,便⚤📛会因为后勤方面无法及时补充,而导致进攻减弱甚至暂停。
联合国军正是抓住这一点,在我军进攻初期,利用机械化机动优势,大踏步后撤,以避开我军锋芒,待我军攻势稍弱,转过身就是凶猛的回马枪,其反击之猛烈😼📉往往超过二次大战的同级别战役,每当于此,我军便会承受极大的损失。
柏毅没有什么改变历史的远大理想,更没有称王称霸的宏伟目标,他想要做的无非是想让那些渡过鸭绿江的年轻战士们,能多一🅒些的再走回来……
可问题是,他的确在后勤方面有一些想法,而且全都告诉了秦东民,就算总后首长想听,他直接过去当面汇报就行了,何🖳必还要写报告,要知道柏毅的文字功底不是一般的差,天生没有做文抄公的命,更何况这个时候即没电脑,又没打字机,完全靠手写,几千字的报告,要用手工整的写下来,柏毅表示压力真的山大!
不过压力山大归山大,军令如山,改写还得写,于是柏毅足足憋了一天,将能省去的尽量省去,就算省不去的,也要尽可能简略,如是删了🖱又删,减了又减,终于形成一片不到两千字的报告。
简单地说就是三件事,第一,尽可能的统一弹药口径,在此柏毅的建议是步兵部队采用三种口径弹药,即6☖.5,7.92以及11.43,这三种口径分别应对步📒🚒💳枪、轻重机枪和冲锋枪。
而采用这三种口径的理由也很简单,那便是国内的保有量很大,即经得起消耗,便于及时补充,6.5弹药自不必说,从918事变开始,这各口径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,前前后后十余年的时间,成为中国军队最熟悉弹药,不但生产工艺成熟,保有量👬也很大,不说别的,50式自动步枪最后决定采用6.5口径的中间型威力弹,其中🖏👧很大的原因便是在此。
7.92全威力步枪弹也是如此,因为🗛这个口径是国民政府军队标准的制式口径,从30年代确立开始,直到彻底败退,前前后后也有将近20年🝠🌧时间,海外进口加自行生产,使其⚗👞保有量也是相当大。
中原地区的我军所装备的枪械有很大一部分便是7.92口径,不过相较于步枪,作为我军步兵火力支柱的民24重机枪以及z🅒b—26轻机枪也都采用这种口径,联系到朝鲜战争的激烈战况,将这款弹药集**给轻重机枪是必然的选择,至于冲锋枪也是一样。
然而就算简化,也还是有三种不同的口径,对后勤的压力还是很大,于是柏毅便提出🛧🞰第二点,那便是采用模块化分装,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二战时期的美军意大利战📒🚒💳场的安齐奥🞩🖶🗅登陆战。
战后经过历次局部战争,待到21世纪初得以最终完善,其核心🐮便是针对不同军兵种、不同作战任务以及物质供给的优先次序,将弹药、食品以及其他一些必备物资灵活的组成一个个补给单元,送至前线便可随拿随用,不必再进行二次或三次分配。
比如就一个普通步兵而言,传统的补给是先领取一定数量的弹药,然后再去将食品拿到手,而后再搞一些生活物资,就算是稍稍整合,也需要排着队,一手拿🁾🙟食品,另一只手拿弹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