萧鲁古想的太简单了,也是以大辽的战术思维在考虑问题。 北辽以骑兵为主,斥候外放,三五十里足矣。因为只要斥候侦查到敌情,三五十里,足够营帐的大军做出反应,并及时到达出现敌情的位置。 大宋的军队却不是这样。虽然战车有一定的机动性,没法跟纯粹的骑兵相媲美。所以,大宋的斥候,一般会放更远,特别是目前这种剑拔弩张的情形。 所以,萧鲁古被捕捉了 “我不是细作我不是细作” 萧鲁古使劲的喊,可没人搭理他。头发、装束,没有一点能证明他是大宋人,甚至连作战时的皮甲他还穿着呢。 “闭嘴!” 宋军的斥候根本就不搭理萧鲁古的辩解,一脚一脚的踹。 萧鲁古那个后悔呀,早知道他不该把军粮都吃光的。本来,他以为今天能翻过野狐岭,也就能抵达宋国的云州府,他应该不需要干粮了。 他不但吃完了干粮,还把包裹用的油纸,都一并埋好了,是担心被大辽的骑兵发现。 谁知道,宋国的斥候居然在离关隘百里的地方还有。若是他的军粮包装还在,有军粮包装,最起码就有一定的说服力了。 大宋的军粮,一直就是机密,也是从来不外流的军备物资。可惜,现在 萧鲁古已经被绑起来了,捆的更木头似的。 然后,萧鲁古被就这样绑着,直接甩在马背上,被宋军斥候压着。 一路垫,几乎把前日吃过的军粮都要垫出来了。不过还好,萧鲁古看着🏹地面,知道这是进到宋国境内了。 水泥的关隘城墙,只有宋国才有 “搞了个北辽的细作” “哦赶紧送到主营去,这几天正忙乎舌头这事呢!” 萧鲁古听着对话,倒是歇心了。只要见将军,不是随意斩杀,他觉得自己就有活命的机会。 皇城司上官当初就说过,他们的腰牌,并不是所有人都认识,让他不要随意暴露。到了主营,总该有人认识吧?萧鲁古放心了 “官家这一次又判断准确了。” 虽然现在大宋跟北辽的战事🈶还没有开打,但,双方已经都在调兵遣将了。 为此,官家和内阁有一次争论,就是具体从河北道还是河东道发起总攻合适,北辽又会在何地布防重兵。 王安石,乃至内阁的诸位都认为,鉴于河北道两次交锋,大宋都是因为北辽的战术改变,而导致无功而返。 这一次大战,北辽在河北道,很大可能会避开大宋锋芒,继续采用避重就轻的战术。而河东道,因为🛰☗大宋的兵马大多聚集在河北道,必然会促使北辽在河东道布置重兵,以便能从河东道突破 而官家认为,河东道不适合大规模骑兵作战,反倒是战车的盆地那样的地形里,更容易发挥作用。 河北道已经有二十万大军了,就是骑兵也多集中在河北道。争论的焦点是,现在抽调国朝各地驻军,应该支援那里为善。 最终还是官家对了。 战事,皇城司的情报是共享的,而河东道也来了同样的奏报河东,野狐岭以北的北辽营帐,很可能是在上演空城计,是疑兵。 这是一个叫萧鲁古的皇城司探知的奏报 在萧鲁古被带到主营,在被宋国军卒搜身时,军中的皇城司探知叫停了审讯,并迅速奏请了云州的皇城司主事。 “这个萧鲁古可信度如何?”
“据多方情况分析,应该不存在疑问。他的妻小确实居汴梁,手信已经带🂸📤去了。并且,他的分析,跟云州防军斥候探知的完全吻合。” 官家还未到议政厅,内阁基本上已经接受了这个事实。 “官家,老臣还是不明白。河北道两次试探性作战,本质上是我方让步了,为何北辽在河北不执行之前的战术?” “而且,云州虽然🂇🌫🂄是盆地,但是,就云州平原而言,蔚州等地是具备大规模骑兵作战地形的。以我大宋兵力而言,北辽采取避重就轻,在河北道周旋,在河东道突破是最佳战略。为何北辽会如此?” 王安石乃至整个内阁,对此深感不解。就是经历过兵事的章惇、王韶,也是这样的观点。 实在是想不明白,北辽为何要跟大宋硬碰硬的打 “对于国朝的战力,这么多年,可曾与北辽有过大战?没有!至于平灭西夏,在北辽看来是一次以众敌寡而已。西夏疆域几何?兵员几何?而北辽兵员几何?疆域几何?” “北辽和国朝承平百年,从特定意义上讲,是有些情义在其中的。对于北辽而言,跟国朝的争端,就在燕云十六州上。既然讨回云应四州无望,自然要死保剩下的十二州。” “他们没有灭国的担忧,或者说,他们以为国朝还没有将北辽平灭的能力两次的试探性作战,也让北辽朝廷确信这一点。”.xs “国朝和北辽,战争是决定分界线的基础,河东战便是如此。一般情况下,都是以战争的胜负,以及实际占领地作为分界线谈判的基础。北辽重兵布防河北属于正常的应对。” “内乱两年,他们也知道,自己的国力已经不足以支撑全面开战了,更不可能支撑对我到大宋的反攻,从而拿下云应四州,恢复到河东之战之前的边界。” “集中优势兵力,以河北道的战争胜负,来决定整个两国的未来走向,这是北辽的决策。对于北辽的形势,也只能如此决断。” “还有一点,因为平叛,所有的北辽势力这一次全部调动起来了,也相当利索的将耶律乙辛的所谓精锐叛军歼灭了。北辽朝廷需要利用将士们的士气,更需要趁着所有可战之勇士的数量,来给我大宋一次教训,打出宋辽边疆百年的和平来。” “近百万呀!北辽需要这样的数量来虚张声势,连负责转运的辅助军种都承担起作战职能了否则,或许真的北辽会从河东道突破,然后长驱直入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