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汽车是现代文明社会的象征,看着中国汽车工业一路风雨前行,我作为观察者很庆幸能处在这个朝气蓬勃的时代。我们国家以”三大三小“为主导,初步建立了统领国的汽车工业体系,零配件企业初具规模,商用车和乘用车种类逐步齐,市场换技术方针达到了初步⛁🗞🜱目的。可以说,取得😚🁼现在的成绩和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巨大🏱资源投入是分不开,眼前在国内市场上规模的企业都是国企,汽车尤其轿车领域更是国企一统天下。”
果然不愧是大报社的⚕👐主编,在主持人询问自己看法时,陶复知拿起话题很快侃侃而谈。🛇🚔📅
“我们国家的汽车政策应该学习韩国经验,由国家对民族汽车行业进行扶持,重点打造几大汽车集团,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联合体。现在我们的“三大三♄🅺小”就具备了雏形,国家应该加大扶持力度,鼓励他们进行联合兼并形成世界性的汽车集团,努力成为‘6+3’集团军中的一员。”
“6+3”是到1998年为止,汽车行业经过近百年的竞争兼并,剩下的球性汽车巨头。“6”是指通用、福特🙄、戴姆勒-克莱斯勒、标致-雪铁龙、大众、雷诺-日产汽车集团,它们旗下有众多子牌子。🎖👉好比大众集团,除了大众品牌外,还拥有奥迪、斯柯达、西雅特、保时捷等子品牌。
“3”是指独立汽车品牌公司丰田、本田和宝马,他们专注自有品牌,集团下没有其他子品牌。这只是相对来说,丰🇯🜁⚱田还是拥有自家🏺高🖯🖄端品牌凌志,宝马并购了英国罗孚汽车。
从80☪🂊🍅年代开始,世界汽车巨头们陷入了一种规模性焦虑,有扩大产能提高销量规模的冲动,因此纷纷兼并联合壮大以🁈🃰防被他人吞掉。可惜这种肥胖更多只是虚胖,品牌间整合很不顺利,如奔驰和克莱斯勒、宝马和罗孚等都内耗严重。
在“3”之外,应该还要加上韩国现代集团,其刚借助亚洲金融危机整合了本国的起亚汽车,凭借销量足以挤进“3”之内,今后🝽会成为“6+4”大格局🚿🙈🈛。🅔🆎🎟
“在这个过程中,国家要为国内汽车大集团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,在某一特定时期提高门槛不允许民营企业捣乱,我认为是非常合理的产业政策。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最在行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,为了进入‘6+3’集团目标,民🔶营企业受一些委屈是可以理解,优先保证国企发展壮大才是正道。就好像一场马拉松,国企已经跑了大半路程,很快就要追到国外第一集团,这个时♅🆂🌭候更应该为国企摇旗呐喊,而不是把时间资源浪费在依旧处于起跑线的民营企业。”
台下观众一时被陶复知满嘴的大道理唬住,觉得这🆀🌛⛞个主编说的♝好像挺有道理。
“当然☪🂊🍅,我并不反对民营企业进入汽车行业,我只说在特定阶段有历史局限性,将来我们国家汽车行业发展壮大了,民营企业说不定可以寻找到某一细分市场进来。总之在当前国情下,我认为民营企业进入汽车领域不理智也不科学,我们应该举国之力扶持国有大企业集团发展,让其成为世界性的巨头企业。”
这一次,陶复知终于把自己的观点进一步阐述完善,一句话就是国企优先🎐🐍⚑,民企不应该在这个🕆时候进来捣乱。
“陶主编说得有一定道理,但我肯定不同意他的看法。我承认国有汽⚒车企业为中国的汽车发展做出了很🅝大贡献,国家对其扶持也是应该。但现在问题是我们的汽车政策有两大🍼误区:对外过度开放和对内过度管控。
对外过度开放就是为了尽快弥补资金和技术不足,我们纷纷邀请国外汽车巨头来中国合资建厂,并为此提供了许多土地和税收上的超🏺国民优惠政策。大众来了、通用来🖉🐶了、雪铁龙来了,它们纷纷和我们国家三大汽车企业合资。另外丰田、福特、奔驰等正在国各地考察,可以说‘6+3’进入中国是迟早事情。许多国有汽车企业正排着队等着和国外巨头们合资,现在合资已经是国内汽车行业的潮流。
对内过度管控就是国内其他没进入汽车目录的企业,尤其是民营企业,想进入汽车行业是难上加难,尤其是7字头轿车目录,没有一家民营企业能够挤进去。民营企业相对国企,在资金、技术上存在一定差距,但你不能因此就断绝了民营企业进入的道路。大家都是中国人,国企是中国人,民企也🚋👱是中国人,为何同为🗘中国人,却享受着天差地别的待遇。我们的慈禧太后,曾经说过量中华之物力,结与国之欢心,简而言之就是宁赠友邦,不予家奴。结果把大清的江山都断送了,害得中国差点被列强分割殖民。
以史为鉴,现在的汽车政策可不能重蹈大清亡国的悲剧,如果禁止民营🈟⛍🙄企业进入汽车行业,那么中国的汽车行业很有可能成为第二个大清国,任🄨⛩由国外列强在中华大地上跑马圈地,我们将再次成为殖民地!”
既然说开了,那韩皓也不怕得罪人,他痛痛快快把憋在心里许久的话都说了出来。尤其是把现在的汽车行业比作亡国的大清,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,台下的导演和制片人都在心中捏了一把汗。但他们和台下的观众们又隐约觉得很爽快,感到韩皓说得很对,比那个陶主编要高明多了。
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,观点的碰撞才会引起思想的火花,这正是对话节目的目的所在。尤其这场火🙅星撞地球的对轮,恐怕会在国内思想界引起轩然大波。一定要把韩皓的话完完整整播出来,收视率我要,节目的影响力我也要,一定顶住台里的压力,制片人在心里默默地想到。